胃部疾病是临床上非常多见的一类疾病,有些时候,人们稍微不注意饮食,就有可能会导致胃部疾病复发,而在诸多胃部疾病中,有这样一类疾病是非常令人感到担忧的,那就是胃息肉。
胃息肉的产生其实与多种因素都有关系,而且如果胃息肉多发,并且体积较大的话,也会严重影响到胃肠道的正常功能,比如会导致胃痛、胃黏膜受损、甚至是胃出血等,所以,搞清楚胃息肉的发病原因以及具体的治疗方法,才更有利于预防和治疗胃息肉。那么,胃息肉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?

一、遗传因素
如果直系亲属中存在各种胃肠道疾病的情况,那么子代出现胃肠道疾病的几率也会大大增加,胃息肉就是其中一种。所以,如果家里有长辈出现胃息肉或是肠道息肉的情况,此时子代也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,养成良好、健康的饮食习惯,以此来积极预防和息肉的发生。
二、多种刺激
1.食物刺激
若是在生活中长期进食一些坚硬、辛辣的食物,就有可能会导致胃黏膜受损,而胃黏膜受损后,就很容易诱发各种问题,比如炎症就会助长胃息肉的增长。
2.炎症刺激
除了食物刺激外,不断的炎症刺激也势必会增加胃息肉的发病风险,而炎症刺激也有很多方面,比如常见的胃炎、胃溃疡等胃肠道疾病,而这些疾病若是没有得到有效的处理和治疗,就可能会产生许多炎性分泌物、炎症刺激,而这些东西都有可能会使得胃息肉出现或是增多。

3.应激
截止目前,有诸多临床研究都表明,对于一些重大的应激来说,均有可能会导致身体出现一些疾病表现或者症状,比如胃炎和胃溃疡。但应激是否会助长息肉的出现,其实是有待商榷的,但由于胃炎和胃溃疡会间接促成息肉的形成,所以,如果长期处于一种精神紧绷、高压力的状态下,那么出现这些疾病的概率也会大大提升。
4.烟酒刺激
在长期的烟酒刺激下,往往会导致人们的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,而胃部不适就是其中非常多见的一类了。所以,戒烟戒酒本就是维持身体健康的不二法则。
5.病菌感染
这里所说的病菌主要是指幽门螺杆菌,这一菌种与许多胃肠道疾病都有密切关联,而胃息肉也是其中之一。
那么,若是出现了胃息肉,那么究竟该如何治疗它呢?

对此,大家要知道,胃息肉的出现可能会诱发各种各样的不适症状,比如胃痛、反酸、恶心、肚子胀不消化等胃部不适,甚至还有可能会导致胃出血,所以,当症状比较轻微的时候,就要以控制症状为主进行治疗,有炎症的就对症治疗,而在没有炎症的情况下,也需要予以一定的缓解干预,如不消化,就吃促消化的药物。
反酸就吃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;而恶心、食欲下降,就需要吃一些帮助止呕、改善食欲的药物,若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胃出血症状时,就需要止血,甚至是输血治疗了。
另外,当患者的胃息肉症状比较明显时,则建议行进行手术治疗。当然,即便没有明显症状,但由于患者出现息肉的部位有较高的癌病风险,那么此时也建议进行手术切除,而目前可采取的手术方式,创伤小、成功率高的当属内镜手术了,它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减轻患者的身体、精神以及经济负担,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。
【本图文由“千金芳”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,作者彦页,未经授权,请勿转载、复制】